
產品分類
Products
更新時間:2025-11-10
瀏覽次數:14實驗名稱:基于壓電-聲流效應的液滴定向驅動特性實驗
研究方向:熱流科學與工程、壓電聲學交叉領域
實驗目的:驗證基于壓電-聲流效應的液滴定向驅動技術可行性,明確該技術能否在低電壓下實現冷凝液滴的有效驅離,為抑霜提供新方法。分析關鍵參數(驅動電壓、液滴體積)對液滴運動速度的影響規律,確定技術的有效工作范圍(如低驅動電壓、優液滴體積區間)。確定實驗裝置的最佳激勵頻率,大化液滴吸收的聲學能量,提升驅動效率。通過能量分析理論推導與實驗結果對照,揭示液滴定向運動的能量吸收機制,為技術優化與工程應用提供理論支撐。
測試設備:信號發生器、ATA-2022H、阻抗分析儀、玻璃平板、壓電陶瓷、移液槍、CCD相機等。
實驗實驗原理圖見圖1。

圖1(a)基于壓電-聲流效應的液滴定向驅動的實驗原理示意圖;(b)實驗裝置圖;(c)液滴內部的聲流效應
實驗過程:
1、實驗裝置搭建
基底處理:在玻璃平板表面涂覆疏水涂層(玻璃防水劑),確保液滴接觸角接近90°;使用紫外線光固化膠水(膠層厚度<0.1mm)將PZT-5H壓電陶瓷粘貼在玻璃平板一側,采用翻邊電極設計保證正負電極接線在同一側,便于電路連接。
電路連接:按“信號發生器→功率放大器→壓電陶瓷"順序連接電路,同時將阻抗分析儀接入壓電陶瓷兩端,用于檢測阻抗特性;將CCD相機對準玻璃平板上的液滴放置區域,確保清晰捕捉液滴運動,實驗實拍圖見圖2。

圖2實驗實拍圖
2、最佳激勵頻率確定
通過數值模擬軟件構建實驗裝置模型,進行網格劃分與阻抗-頻率特性仿真,分析不同頻率下裝置的阻抗值與振幅分布;根據仿真結果,確定650kHz為最佳激勵頻率(此頻率下阻抗僅114Ω,加載相同電壓時輸出功率最大、平板超聲波振幅強,液滴吸收能量最多)。根據數值模擬結果確定最佳振動頻率見圖3。

圖3根據數值模擬結果確定最佳振動頻率
3、液滴運動特性測試
驅動電壓影響測試:固定液滴體積為100μl,通過信號發生器設定頻率為650kHz,利用功率放大器調節輸出電壓(峰值30~100V),每間隔5~10V取一個工況;用移液槍將液滴置于玻璃平板中心,開啟設備后通過CCD相機記錄液滴運動過程,用ImageJ軟件計算各電壓下的平均運動速度,每個工況重復3次實驗以減少誤差(速度測量偏差<5%)。
液滴體積影響測試:固定驅動電壓為50V、頻率為650kHz,通過移液槍制備體積為0~250μl的液滴(間隔50μl取工況),重復上述“放置-記錄-計算"步驟,分析液滴體積與運動速度的關系。驅動電壓和液滴體積對液滴運動特性的影響見圖4。

圖4驅動電壓和液滴體積對液滴運動特性的影響
4、能量分析驗證
基于微擾理論推導液滴吸收的無量綱聲學能量公式,計算不同液滴半徑下的能量密度;將理論計算結果(多項式擬合后)與實驗中“液滴體積-運動速度"數據對照,驗證能量吸收與液滴運動的關聯性(如理論上液滴半徑10mm時能量密度最大,對應實驗中140~160μl液滴速度最高)。
實驗結果:
1、技術可行性驗證:基于壓電-聲流效應的液滴定向驅動技術有效,可通過35V以上低電壓定向驅動體積>50μl的液滴;當驅動電壓為75V時,100μl液滴的最大運動速度達88mm/s,且液滴沿超聲波傳播方向定向移動,無明顯偏離。
2、驅動電壓影響規律:液滴運動速度隨驅動電壓升高呈線性增長趨勢;電壓<35V時,液滴吸收的聲學能量不足以克服表面釘扎力,無法產生移動;電壓35~70V時驅動效果優,速度增長穩定且無液滴飛濺。
3、液滴體積影響規律:液滴運動速度隨體積增大呈先增后減趨勢;體積<50μl時,釘扎力占主導,液滴難以驅動;體積50~150μl時,液滴吸收的聲學能量密度逐漸增大,速度提升至峰值53.5mm/s(150μl附近);體積>150μl時,液滴質量增大導致能量密度下降,速度逐漸降低。
4、最佳頻率與能量匹配:650kHz為最佳激勵頻率,此頻率下裝置阻抗114Ω、振幅最大;能量分析表明,液滴吸收的無量綱能量密度隨半徑增大先增后減,半徑10mm(對應體積140~160μl)時能量密度最高,與實驗中“150μl液滴速度最大"的結果一致,驗證了理論模型的正確性。
電壓放大器推薦:ATA-2022B

圖:ATA-2022B高壓放大器指標參數
本資料由Aigtek安泰電子整理發布,更多案例及產品詳情請持續關注我們。西安安泰電子Aigtek已經成為在業界擁有廣泛產品線,且具有相當規模的儀器設備供應商,樣機都支持免費試用。